2025年4月17日,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第三届科技节系列讲座——“人工智能、虚假信息和新闻业的未来”在卓越演艺中心举行,该讲座由陈思瑶老师主持,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媒体与传播学系邝献文教授主讲。
邝献文博士,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博士生研究事务主任,媒体与传播系高级副教授、副系主任,同时也是利物浦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和英国教育学会会士。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框架构建、媒体内容生产和跨学科教学等领域,研究成果多见于《The China Quarterly》和《Journalism》等国际权威SSCI期刊,以及Routledge等知名出版社。截至目前,邝博士已发表四本英文书籍,其中参与合著的专著《Chinese Cities as Pedagogy: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Practice》近期在Palgrave Macmillan出版。

邝献文教授围绕“人工智能、虚假信息与新闻业的未来”这一主题,以“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背景下,错误信息会增加还是减少”和“新闻机构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两个问题切入,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错误信息问题及其应对进行了深入讨论。
针对第一个问题,邝教授首先指出存在两种错误信息类型: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 fake news)与造谣信息(Disinformation),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Misinformation/ fake news)没有误导受众的主观意图,而后者(Disinformation)则因为各种因素(如追求流量等)存在故意误导的主管意图。现有调查研究发现,在自媒体时代,这两种错误信息都出现了大量增加,原因在于:①自媒体时代媒体内容主要由个人或非专业记者创建、策划和传播。②新闻机构的议程设置(如什么事件具有新闻价值)和框架建构(如报道时侧重哪一个层面)力量减弱。③社交媒体观点的两极分化。④社交媒体用户缺乏媒体素养培训。⑤“流量为王”的收益刺激。
接着邝教授进一步阐述,AI的发展不仅没有解决错误信息大量出现的问题,反而还导致了更多错误信息的产生。这首先与AI可以获得的数据库有关,当AI没有某些领域的数据库权限时,AI给出的信息准确性会受到影响;其次当AI的数据库来源于自媒体时,自媒体上的虚假信息也会影响AI的准确性;最后,AI以其强大的计算和编写能力,还能提高错误信息的“质量”,使错误信息相较于过去更加个性化,更加难以辨别。“Before Al: Misinformation does not look that false or fake. Now with Al: Misinformation looks even more authentic!”
在人工智能普及导致错误信息增加的背景下,针对第二个问题“新闻机构如何面对和解决”,邝教授提出了两条解决思路:一是新闻机构可以与AI平台合作,为AI提供自己的新闻数据库,以让AI更好地识别什么是假新闻,什么是真新闻。二是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及AI使用者提供伦理方面的培训。
邝教授最后指出,总的来说AI兴起及其带来的错误信息问题,对于新闻媒体从业者并不是困难和挑战,而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
邝献文教授精彩的讲座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与邝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本次讲座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相信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能够对人工智能时代的信息伦理与治理问题有更深刻地认识。
(文字丨字凯芸 图片丨张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