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首先聆听了理工学院教授关于数学的科普讲座。在讲座中,教授不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结合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故事,让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有趣。讲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科学技术以及工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价值。同时教授也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有关数学的本科生专业,让学生们提前了解大学的相关专业。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满怀期待地开始了他们的参观之旅。他们首先踏入了宏伟壮丽的图书馆,这座知识的殿堂以其琳琅满目的藏书和静谧的学习环境,立刻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学生们参观了各个阅览室和书库,了解了图书馆的布局和服务功能,也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随后,学生们来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于2013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致力于跨学科研究及成果转化,重点开展以计算结构生物学为主的基础研究及植根于数据科学的高通量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研究,并培育兼具理论与应用的生物信息及系统生物学人才。实验室内摆放着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指导下,参观实验室并观看演示实验,体验到了科技的神奇和奥秘,也对大学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接着,学生们又参观了另一个诺奖实验室——科比卡尔实验室。实验室内展示了大量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让学生们对药物研发的前沿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最后,学生们步入了艺术展厅。艺术展厅当前展出的是侯逸杰艺术家的作品,这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下午三点半,师生们抵达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这所由中俄联合办学的高等学府,凭借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与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在参观校史馆时,学生们通过珍贵的照片和实物展览,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以及中俄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成就,对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放的办学态度印象深刻。随后,他们通过馆内的沙盘模型进一步熟悉了校园布局,并在参观结束后于校史馆大堂合影留念。
随后,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参观了学校的实验楼。学生们分成两队,分别踏入不同的实验室,亲身体验了大学实验课程的独特魅力。在实验室里,他们目睹了先进的实验设备,聆听了老师细致的讲解,感受着科学探索的无限乐趣。这次参观让学生们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对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心中不由自主地充满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最后,学生工作处的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招生专业,招生办法,夏令营,自主招生的要求。同时,作为一名学长,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数学的学习经验,同学们积极聆听,认真思考,踊跃提问,都收获颇丰。
在这次主题研学活动中,我走进了大学校园,参观了重点实验室。这让我了解了许多科技与专业领域知识,丰富了我的知识面,也让我意识到高校与中学的不同,激发了我向前学习的动力。我认为上到高校也不一定能放松下来,紧张式的学习可以促使我们进步。比如高校学生们在实验室中上课,使用昂贵的教学器材,与知识渊博的教授们互动,紧张又有趣。因此,我应该从现在开始,要有紧张感,以及对未知的期待感,朝着高校迈进。
——高一8班钟浚蔚
在港中大(深圳)大数据研究院,我被海量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应用深深吸引,感受到数字时代的脉搏;而在北理莫斯科大学生物实验室,精密仪器下的微观世界让我惊叹生命科学的奇妙。两所实验室的科研氛围让我明白:无论是代码还是细胞,探索未知都需要严谨与热情。这次参观为我打开了科学与技术的新视野!
——高一49班李硕基
这次研学对于我来说,是惊喜,是期待。半天下来,我充分见识到了港中文大学与北理莫大学的教学质量与教学器具(实验室中的瓶罐、机器……)。校园内的风景如画,让我深刻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导师的演讲也让我收获良多,让我对未来专业的定位更清晰了一点。通过本次研学,我会在未来更加努力,考上理想大学。
——高一21班卢怡帆
为深刻感受科技教育文化的魅力,本周三我跟随学校一同参观了港中文大学和深北莫大学。其中,港中文大学学术氛围浓厚,艺术气息清新,我们一路参观了许多前沿科研成果,令人眼前一亮。而深北莫大学则从国际化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实验研究,多元的国家文化交融使我们印象深刻。借此珍贵而富有意义的机会。我深切感受到科技与教育的力量,并激发了我对未来学习的探索动力与无限期待。
——高一30班聂文迪
这次外出令我感受良多。我们走进大学校园,看到的与高中完全不同的校园环境,先进的实验室,还有满是书籍的图书馆。我们听了资深教授的演讲,对数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以后的学习方向甚至就业方向有了更加明确、清晰的目标。另外,我们在参观时还看到了许多外国学生、老师和优良的住宿环境,这增加了我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也让我们今后的学习更有动力。
——高一22班吴思颖
(文字丨高 岗 图片丨田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