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君,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高中物理新教材(粤教版)主编,主持了由教育部审核立项并通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新教材(粤教版)的编写项目,曾连续三届担任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培养对象高中物理科理论导师,多年主持广东省高考物理科评卷及年报撰写工作。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华南师大第二届教学名师,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个人)师德先进,2010年、2014年、2018年连续三届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研究的省部级以上课题五项,在各级刊物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王教授开篇指出,高考物理命题正朝着情景与问题结合的方向发展,题目更贴近实际生活,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试图降低机械刷题的收益。机械刷题重视的是套路和规则,该方法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解题速度,但轻视了底层原理性思维的培养。如:深刻理解电磁感应中楞次定律阻碍磁通量变化是本源性学习,而记住“来拒去留”的口诀是学会了套路。为更好地应对新高考趋势,教师应重视本源性教学,借题论道,学生应回归物理本质的学习,建立起底层的物理思维根基。
王教授指出,情景类题目是高考物理命题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考查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物理思维素养。这类题目通过大量文字描述实际情景,要求学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重视跨学科融合,结合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情景分析能力的培养,横向发散,通过“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纵向深入,通过“深入提问”和“本质理解”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提取物理规律的能力。
高考备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的重要契机。物理教育应立足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教师通过物理学史的讲授,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发展过程的理解,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科学家求真务实的探索历程。在情景分析与问题解决中,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结合科技前沿与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社会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应对情景化命题的高考趋势,另一方面给予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体现师生的责任与担当。
王教授深刻分析往年广东高考真题,结合丰富的高考命题、改卷和评价经验,为我校物理教师提出可行性强的分层精准备考策略。对于物理能考90分以上的学生,应强化复杂情景分析能力,避免非智力失分。对于70-90分的学生,应帮助他们突破思维定式,提升情景转化能力。对于50分以下的学生,注重公式与基础模型的结合,强化规范训练。在讲座结束之后,王教授参观我校量子计算与通信实验室,与我校教师探讨实验与情景融合,将实验室操作与高考情景真题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即动脑”的科学素养。
本次讲座是一次高考物理备考策略的深度解析,也是一场物理教育理念的深刻启迪。王教授深刻剖析高考命题趋势,帮助我校师生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坚定的步伐应对广东高考物理备考。“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也是每一位物理教师肩负的责任。让我们将今日所学化为明日课堂的鲜活实践,点燃学生心中的科学之光,让学生在解题中读懂世界、在求知中定义未来,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贡献智慧与力量!
(文字丨彭楚歆 图片丨陈富豪、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