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结束后,来自“两部一园”的化学教师开展了评课活动。授课教师析教材、谈课标、论设计、悟得失,听课教师品优点、谈素养、找方向,碰撞出了各色各样的智慧火花。
高中部卜慧琳老师:孙婷婷老师引导学生建立离子交换膜应用模型时,从单一膜进阶到双膜,设计的问题层次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深度学习的意识;万云霞老师将科学史话和工业技术融入课堂,不说“育人”却处处育人,学生也真切地感受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江老师设置的“科技”骗局引人入胜,对学生实验环节提出的问题讨论深入,完美实现了素养目标。三位老师的课堂和教学设计都体现出教学密度合理、情境优质新鲜、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育人目标突出的优点。
光明部王嘉文老师:三位老师对学生学情的研究都非常深入,都将具体学情、教学情境和学科知识有机统筹,凸显了强大的逻辑性和探究性。素材与情境的挖掘范围广,不仅立足于教材,而且拓展到了生活和工业技术,指明了从“知识为本”到“素养为本”的转变方向。观摩的时候我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从三节课中都发掘到了兴趣点,而且能被老师带动进行深入探究和学习,这就是课堂能精彩呈现的关键。
高中园王春江老师: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优点。一是结合化学史和技术发展史将思政教育贯穿整节课始终;二是将学科知识落脚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彰显了三位老师极强的转化意识,他们不再只是教材的执行者,还是课程的规划者、教材的设计者;三是稳抓疑难点和障碍点去设计有效的课堂问题,设问质量高,能凸显思维的进阶;四是注重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贴近生产实际;五是充分利用了数字化仪器,例如孙婷婷老师使用的酸度计,于江老师用AI生成的化学播报员。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为“两部一园”的教师们创建了学习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实现了跨学部优质资源的融合共享。老师们相互切磋、博采众长、共享共赢,青年教师在此次活动中更是获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成长路上的前进方向。共研教学、共享资源仍将继续,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将一直是深圳实验教育集团的追求与目标。
(文字/王昱程、图片/陈富豪、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