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陈坤老师
陈老师以人体电池作为导入,用传感器测得三位同学串联后的电压,从串联后的高电压无法点亮额定电压较小的小灯泡事件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验探究内外电压之间的关系时,陈老师现场制作水果电池完成探究,体现了陈老师扎实的实验操作功底。在理论探究环节,陈老师用美观、有设计性的板书带领学生完成理论推导,语言简练,逻辑缜密,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陈老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首尾呼应,形成有深度且高效的课堂,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 郝瑞峰老师
郝老师通过小组实验——测量常见电源的两端电压,引出问题:不同的电源两端电压不同,是否意味着不同的电源的某种属性不同?从而进入电动势的概念学习。通过水果电池无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电源存在内阻。
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中,郝老师大胆创新制作可乐电池,并利用传感器完成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在理论探究环节,郝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从能量的角度完成推导,并得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几种常见表达式。
最后,郝老师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分析用电高峰期灯泡会变暗现象,电动车爬坡和停止时的仪表盘示数变化等生活实际问题,锻炼了学生分析真实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从课堂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 谢宝华老师
谢老师采用“情景—问题—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提炼物理的能力,将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培养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课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情境为载体,以实验为落脚点,创设情境重在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设置层层递进的5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诱发学生深度思考。
现象明显、精彩纷呈的实验贯穿整个课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橙汁点亮爱心、电源短路模拟实验等给学生极大的震撼。此外,谢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重视知识形成的探究过程。
整节课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爱国教育以及安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