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发布时间:2023-01-30 21:26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分类: 教研动态

化学学科教研

    深实高中园化学学科组坚持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活动,并以“集体备课、公开授课、集体评课”的教研模式,打磨出了展现新课标精神的公开课程。

综    述

    2022学年度秋季学期,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园化学学科组全体教师,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为纽带,以公开课为平台,开展了集体教研活动共18次。化学学科组在周周有教研的前提下,还实现了章章有公开、节节有讨论、课课有打磨,以在线直播的方式面向全社会推出骨干教师示范课1节,面向全校推出青年教师见面课共12节。13节公开课共涵盖9个课题,这些课题背后既有化学学科知识面的广度,又有同课异构、青蓝结对、集体打磨的深度,充分保障了整个学科组每一课的教学质量,并激发了骨干教师的无限潜力,引领青年教师茁壮成长。

一、教师及课程简介

    本学期集体教研纪实将重点介绍化学学科组9个课题下13节公开课的教研教学成果。

课题1:《深井救援——过氧化钠性质探究》

    授课教师:叶嫒嫒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实验探究。本次教学设计围绕被困深井时需要紧急制取氧气这一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探索: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及反应原理探究——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由定性到定量,学以致用计算所需供氧包的量。

    集体评课:本节课提供了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将课本中的化学原理和知识应用在真实情境中,同时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板书工整规范,引导启发细致入微。

课题2:《魔鬼还是天使——探寻氯气的身份》

    授课教师:伍薇薇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化学战争导入课程,围绕氯气身份的两面性,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探索: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分析新制氯水与久制氯水的成分——探究氯气与碱的反应——讨论氯气的“双刃剑”身份。

    集体评课:以化学战作为导入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置身于化学战场情境中,再通过问答的方式学习氯气的性质,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逻辑性强,连贯有设计。

课题3:《走进含氯消毒剂大家族》

    授课教师:蒙佩怡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含氯消毒剂的科学史为线索,通过探寻不同含氯消毒剂的发展历程,揭秘各类含氯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次氯酸钠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消毒剂,如制备、灭菌效果、保存方式、安全性等方面。

    集体评课:本节课通过含氯消毒剂的化学史贯穿课堂,课堂素材的选取有新意。通过化学实验探究和对背景素材的分析,可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

课题4:《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授课教师:许慧、张峰振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三个基本概念和一个关系,“三个基本概念”即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一个关系”指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和宏观质量之间的关系。

    同课异构:许慧老师通过如何快速数出两万张A4纸以及如何求算两万张A4纸的质量,这两个实际问题引出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并借助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构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从而进一步认识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的联系。

    张峰振老师以化学经典问题为导入,即如何建立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宏观描述和微观描述的联系,借此引导学生开展以下探索:“集合体”思想与物质的量概念之间的联系——物质的量的标准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蕴含的物理意义——联结可称量的宏观世界与可计数的微观世界的物理量。

    集体评课:许慧老师的教学拥有完整的结构,自然流畅的环节衔接。通过矿泉水和A4纸等形象的生活实例,巧妙地引出抽象的概念,并成功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张峰振老师以情境创设的方法引导学生对“集合体”思想进行思考,进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教学具有浓浓的探究性和学术性。

课题5:《探究气体的秘密——气体摩尔体积》

    授课教师:王帅帅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本次教学设计借助乒乓球、篮球等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从而得出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温度和压强,进一步开启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的学习。

    集体评课: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课题6:《氢氧化亚铁的制备》

    授课教师:肖松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氢氧化铁和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本次教学设计围绕如何避免氢氧化亚铁在制备过程中被氧化的问题,提出避免氧气接触与改进实验装置两大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升学生有意识地提出问题、针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集体评课:本节课形式新颖,针对氢氧化亚铁容易被氧气氧化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的改进方法,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沃白板的使用,使学生体验了实验设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

课题7:《铁的重要化合物》

    授课教师:邹先楼

    课程简介: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铁的氧化物,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实验改进,以及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本次教学设计从生活中常见的几种铁矿石引入,分类描述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构建铁元素的知识体系,并应用其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集体评课:通过应用价-类二维图,即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的角度,层层递进,使铁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体系逐步完整和清晰。

课题8:《铁盐和亚铁盐》

    授课教师:徐顺峰(骨干教师示范课)、王曼霞、王昱程、刘盛莉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包括铁盐与亚铁盐的检验、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

    同课异构:徐顺峰老师通过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交流总结——展示汇报”的方式,完成了两大主要的教学内容。然后创设真实情境,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化身质检员,开展小组实验,探究补铁剂的变质情况。最后,提出补铁剂中铁元素含量是否达标的问题,为再探补铁剂,即铁元素的定量分析埋下伏笔。

    王曼霞老师将两大教学内容蕴藏在以制铁肥为主线的真实情境中,用实际问题链解决知识重难点。

    王昱程老师的教学设计以生活中的补铁剂为主线,将化学问题融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探索:检验补铁剂中铁的价态——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亚铁盐的变质程度——用变质的亚铁盐制得二价补铁剂或三价补铁剂。

    刘盛莉老师的课堂围绕酸洗废水的处理这一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探索:检验酸洗废水中铁元素的价态——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对酸洗废水进行处理。

    集体评课:徐顺峰老师的课名副其实地为青年教师做出了优秀的示范。用学生小组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有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学生小组实验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让学生得以学以致用,又锻炼了实验操作与科学探究的能力。

    王曼霞老师的课以真实情境贯穿始终,具有连贯性、逻辑性,情境恰当新颖,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学科特点。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链将知识点结构化,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板书有设计,教姿教态好。

    王昱程老师的课给学生提供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化学问题的机会和平台,将结构系统性的知识串联在真实情境中,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板书有设计,引导有章法。

    刘盛莉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废水中离子的检验和处理这一情境,倡导了绿色化学理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题9:《铝的精彩“材”生——铝和铝合金》

    授课教师:孙博伦

    课程简介:本节课选自2019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二节《金属材料》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包括铝及其氧化物与酸、碱的反应以及铝合金的应用。本次教学设计以铝材料有起有落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拟人的手法引出铝单质的性质——铝的“盔甲护身”,即铝的外层包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铝的“双面人生”,即铝和氧化铝的“两性”。结合实验探究,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

    集体评课:本节课充分利用了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上的作用,内容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生动形象,是一堂有“化学味”,有“生活味”,有“人情味”的化学课。

二、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在经过集体教研和评课后,对自己的公开课进行了融合性反思,即积极听取学科组其他老师的建议和点评,并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公开促教的基础上,为教而思,以教研引领教学。

    叶嫒嫒:课后通过交流探讨,发现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缺少急救供氧包的外形包装等具体信息,所给实例过于抽象,对于学生联系实际会造成一定困难。此外,在语言和语气上,对于重难点部分,可适当停顿或加强语气,以便学生区分重难点。

    伍薇薇:向各位老师请教后,发现板书设计上还有待提高,提问环节较少,可在课堂上增加师生互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外,环节间过渡语言的打磨也是日常教学需要注意的方面,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是第一要义。

    蒙佩怡:经各位老师点评后,发现课堂中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精炼、更有设计感,语调要抑扬顿挫。课堂时间的分配要优化到极致,如方程式配平推导的时间可以适当缩短,讨论时间可以适当增加。

    许慧:本节课节奏偏快,因此在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精细地分配、把握教学节奏。在调动课堂气氛方面也需要加强。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蜕变,公开课的打磨次数应永不嫌多。

    张峰振:通过公开课挖掘出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课堂提问学生的方式可以更智慧,板书基本功有待提高,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等方面。课只要还没有上,就一直处于备课阶段,每一次课都要在课前反复打磨,多打磨多交流才能发现并弥补自己的不足。

    王帅帅:本次公开课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保证主干知识时间充裕,甚至可以去除一些细枝末节。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提示,仍无法解决要及时接手课堂主动权,推动课程进展。此外,要减少讲授时间,将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发挥,讲究留白。

    肖松:课后通过与组内各位老师交流探讨,发现对学生的提问缺乏设计感,即设计问题需要有启发性。另外,语言不够精炼,语音语调比较生硬,缺乏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邹先楼:本次公开课展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上课的语速和课堂节奏有待调整,需要兼顾层次不一的学生。二是课程内容设计得过多,应重点突出的部分安排得不够到位。

    徐顺峰:备课阶段遇到了不少问题,补铁剂的挑选前前后后尝试了多种才找到了合适的一类,磨课时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够,导致小组实验的设计前后更改过几个版本,最终在组内老师的建议下才确定了以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展示的方式完成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最后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即化身质检员进行小组实验探究活动。本节课启发我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为主,教师只需要适当地点评或补充即可,这样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如此教学才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王曼霞:本次公开课虽然经过多次打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设备出意外,演示实验无法投屏,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二是表达上,仍需多加练习,让表达更加有感情,更加有调动性。

    王昱程:通过课前打磨以及课后点评与组内各位老师交流探讨,我发现自己有以下不足:一是枝干部分的处理上不够精炼;二是课前学情分析不到位,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没有做到了如指掌;三是还需要巧用教学智慧化解学生的难免冷场,并学会临场调动课堂气氛。

    刘盛莉:化学实验是学生喜爱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本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仍有以下不足:一是学生动手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在公开课上学生课堂活跃度有待提高。

    孙博伦:课堂后经过自我反思以及与其他老师交流,发现本节课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应变经验不足。二是对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应做到语言精炼,详略得当,使课堂更充实,更高效。

 

图片 | 李飞、陈富豪

文字 | 化学学科组

编辑 | 詹林芳

初审 | 教务处

终审 |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