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发布时间:2023-01-13 20:54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分类: 教研动态

历史学科教研

综    述

    深实高中园办校伊始,引进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和卓越的青年教师,致力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育与研修。本学期,历史科组教师以公开课的形式集中亮相,尽展学校“求真创新、精细务实”的校风。

一、团结协作 反复研磨

    教师团队气氛,是教师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形成专业教师队伍合力的关键。历史科组自组建以来,即以开放共享,潜心钻研,互助共进作为基本教研原则。历史学科组长刘显丽老师在多次教研中感慨历史科组 “是一个有温度、有激情、愿意分享、善于学习的团队”。在这样的团队中,每一节常态课均能做到集体协作和个人创新有机结合,公开课的亮相更是经组内老师反复修改、精心研磨的精彩呈现。一堂堂公开课下来,自组长到组员都真切感受到,唯有科组真诚协作,合力并进,才能真正带来一堂教师自得,学生叫好,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的好课。

二、多元呈现 教学相长

    徐庆春、汪子涵、刘盈三位青年教师就《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在共同的课标指引下,三位老师呈现了多元的设计思路。三种设计各有优点,从不同层面帮助科组老师更好的厘清清朝前中期鼎盛与危机并存的时代特征。通过此次的同课异构,激发了老师们设计更符合学生学习思维、更受学生欢迎的课的动力。

    徐庆春老师通过充分挖掘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相关回忆录,给学生创设了一幅生动的历史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汪子涵老师则是巧妙地利用了课本和视频资源,课堂设计有趣简洁,符合高一学生的思维逻辑。

    刘盈老师在处理本课难点知识“军机处”时逻辑清晰,整堂课与学生互动充分,课堂氛围融洽。

三、思古鉴今 育才育德

    中国的近代是在侵略和反侵略中不断探索前进的。通过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反复钻研,学科组老师一致认识到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讲述中,既要着重基础知识,令学生知晓中国一切阶级救亡图存的必然性、可能性以及途径和方略,同时更要牢记立德树人目标,培育学生敢为人先、勇于改革、不怕牺牲等爱国主义情怀。为此,科组的刘显丽老师、李旭东老师以及容易老师进行了钻研与尝试。

    刘显丽老师的骨干教师示范课挑战了《两次鸦片战争》这一业界老师均避而远之的课题。该课打破了传统的设计逻辑,重理论分析和历史启迪。在教法上,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贯穿全课,引导学生勾连中外历史形势,感知中西文明的巨大差异,明了近代中外冲突的根源,进而自然得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历史结论。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科思维,更是学会了要从历史的角度正确看待中国近代国情,抒发民族情感。

    李旭东老师在处理《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一课时,创新性的选择用李鸿章的个人经历为线索串联全课,一方面解决了本课知识点庞杂分散的难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中国近代和历史洪流中的人与事存以温情与敬意。

    容易老师准备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设计梳理了五四前后中国内政外交史事交织的来龙去脉,并引领学生回到历史现场,理解为何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救亡的唯一选择。由于疫情,很遗憾本课并未能按计划展示,但经全组研讨课程已经成熟且甚具创新意识。

四、踔厉奋发 笃行不殆

    在诸次评课中,骨干教师给予了青年教师们“稚但不嫩”的高度肯定,苏莉丹老师句句经典的总结更是让评课的过程变得极具欣赏性。刘显丽老师强调,要认真感悟每一次准备公开课的过程。比之公开课的呈现,公开课的准备记录着教师成长的痕迹,也更值得每位青年教师,反复咀嚼,好好反思。青年教师亦深切表达了对科组团队、高中园“青蓝工程”以及融合教学平台等组内、校内支持力量的感激之情。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历史组全体教师亦将继续秉持开放融合,团结共享之精神,勇做“奋进者、开创者、奉献者”,在教学教研中精心耕耘,用铿锵步伐书写好深实高中园的壮美诗篇。

图片 | 李飞、陈富豪

文字 | 历史学科组

编辑 | 詹林芳

初审 | 教务处

终审 |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