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系统
发布时间:2023-01-14 21:01 发布者: 系统管理员 分类: 教研动态

信息学科教研

青年教师见面课

综    述

    信息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学科教学中,深实高中园信息科技组始终坚持以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和系统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最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学科课堂有效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高效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及课程简介

01 

    欧纪安,中共党员,深实高中园信息学科组长,香港大学理学硕士。求学期间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港大优秀毕业生并入选院长荣誉名单,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等。教学期间指导学生在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粤港澳大湾区创客交流活动,深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比赛等均斩获佳绩。

    课题:《数据与信息》

    授课班级:高一(30)班

    授课内容为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的第一章《数据与信息》。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而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正因为数据和信息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往往难以准确区分二者。故教学的目标便是希望学生能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正确理解数据和信息的概念并能准确区分二者。首先,学生参与摩斯密码学习活动,促使他们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高效识别数据和信息的基本特征,紧接着尝试运用摩斯密码(多重加密)进行信息传递,即时将所学转化为所用。随后,通过观察、模拟野外生存实验,体验感官剥夺实验,深刻认识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与信息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进而树立甄别数据和提取有效信息的意识,在富有挑战力的环境中作出可靠决策。

02 

    骆庆燕,信息学科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具备多年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经历,曾荣获贵州省都匀市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暨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课程简介

    课题:《算法及其描述》

    授课班级:高一(6)班

    授课内容为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的第三章《算法及其描述》。主要内容是了解描述算法的三种方法以及认识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教学重点为激发学生对编程的好奇心,培养算法思维。

    本课设计围绕“健康监测”程序,实际上就是对BMI计算器小程序进行设计与实施,小程序的不同版本的升级贯穿三个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算法的三种描述方法和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学习活动一:描述算法的三种方法

    让学生根据“健康监测v1.0”的需求设计算法,并按导学案指引,自学描述算法的三种方法,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总结三种描述方法的特点和优缺点,培养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

学习活动二:绘制流程图

    给出“健康监测v2.0”的需求,引导学生为其设计算法,并使用流程图绘制工具将其流程图绘制出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学习活动三: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

    运行“健康监测v3.0”,引导学生思考,第三版程序升级了什么,如何根据第一第二版程序进行升级,比较三版程序的特点,观察其流程图,认识算法的三种本控制结构。

    本课通过在“健康监测”小程序的不断升级中融入算法的描述方法和基本控制结构,实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也让学生体验了算法的设计过程。

03 

    王琼琼,信息学科教师,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具有6年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经验,曾获得深圳市教师基本功大赛高中组二等奖,辅导学生获得过深圳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高中组电脑艺术设计一等奖等。

课程简介

    课题:《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的数据分析

    授课班级:高一(11)班

    《数据的分析》是属于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第三节。该小节内含特征探索、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和数据分类,而本节课主要围绕特征探索和数据分类进行。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是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学生通过获取死伤人数信息表,围绕“什么样的人更有可能活下来?”这个中心问题展开数据分析,寻求答案。最终期望学生意识到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并自主学习数据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0 4

    胡碧灵,中共党员,信息学科教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生期间微课作品获iteach全国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赛二等奖等;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及《人工智能-计算思维》教材的编写,拥有4项软件著作权。

课程简介

    课题:《数据与信息》

    授课班级:高一(51)班

    授课内容为《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的第一课及第三课《数据、信息及其特征》,课程的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首先引发学生对于数据、信息概念及其关系的思考,其次,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带领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和信息的特征。最后通过新闻案例,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导入:采用《信息时代》视频导入,紧跟热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信息及其特征。

    环节一“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通过日常生活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活中的数据和信息。

    环节二“数据和信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通过《听风者》、《灯语》等影视片段,带领学生了解摩斯密码传递消息的过程,同时,开展摩斯密码传递活动,让学生在摩斯密码传递活动中探究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环节三“该如何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由数据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引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所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通过新闻按案例,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的信息活动中保护个人和他人隐私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的信息活动中,该如何保护个人和他人隐私安全,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二、信息学科教研-----收获与反思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浓厚的兴趣,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而信息课正好提供了一个满足学生继续探索的完美平台。所以在此之前,掌握数据与信息的基本理论特征则尤为重要。但是,如果整个课堂只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学生很容易在新鲜感和兴趣感过去之后产生枯燥而消极的想法。故在教学中调整策略至关重要,比起直接教他们概念,老师们会先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各种小视频、身边的小例子来引入课题,让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点前先独立思考,在学完一部分知识点以后就立刻动手实践。这样学生们能在保持兴趣的同时较快地学以致用,很容易就攻破了本节的教学难点。这样一来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学习互助

    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一个班的学生有四十多人,绝大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有时候不一定能及时解答每一个学生随时提出的问题。于是,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老师们会让几位学得好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让他们及时对身边的同学进行解答,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整体效率,也使“小老师”们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避免了部分学生因害羞不敢问老师问题而停滞不前的情况。学习过程中的小组讨论环节也让学生意识到合作思考的重要性,学会进行头脑风暴多角度探究问题,每一个人的意见和想法都能为整个团队的决策作出贡献。

三、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的方式推动和维待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信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极具创造性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科技的知识和技能。

图片 | 李飞、陈富豪

文字 | 技术学科组

编辑 | 詹林芳

初审 | 教务处

终审 | 办公室